努力不懈

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們面對挫折或挑戰,可能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如果孩子將失敗歸因於任務困難,推說是他人的責任,自己可做到的不多,當然不會設法解決難題,而且會輕言放棄,學習的興趣和成就便會相當有限;相反,雖然任務不容易,但孩子相信只要努力不懈,願意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難題,動機會較強,成功的機會也會較高。

波蘭著名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i),曾在雜誌訪問中,談及他的成功之道。他說:「我認為不斷練習,才能夠精益求精,熟能生巧。」記者說:「以你大師級的水平,照道理不必要每天練習吧!」他認真嚴肅地說:「假如我一天不練琴,自己會察覺;兩天不練琴,樂評人便會察覺;三天不練琴,連聽眾都會發現。到那時才急忙補救,就實在太遲了。因此我堅持每天都練習。」帕德列夫斯基的同鄉、知名鋼琴作曲家蕭邦也是如此,他曾在音樂會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斷練習,為的只是微調彈奏技巧。

大發明家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造成的
。」正如聖經所說:「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箴言十三章四節)教導孩子訂立一個短期或長期的目標,讓孩子在努力之後,享受成功的滋味。每天看幾頁書,一個星期或一個月便可讀完一本書,知識是點滴的累積;每天學習三個新詞彙,一個月或一年之後,便認識大量的字詞,閱讀和寫作時就更得心應手。只要我們自信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們便會有動力令自己學會解決困難的方法。引導孩子為自己的成敗負責,成功了,便會將自己的成就歸因於自己付出的努力;失敗了,便要反思自己要在哪方面繼續切磋琢磨。

黃智華校長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