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唸口簧到童詩(續)

我都有過童年,都當過小學生,明白到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學校生活裏正是有了各種各樣的段子,孩子才會相處得融洽、愉快。

藉着孩子想創作「唸口簧」的心,我們可教導他們寫童詩。剛開始寫詩,他們一定會毫無頭緒,不知如何下筆,這時,我們可以先到圖書館借閱關於童詩的圖書,並選幾首他們特別喜歡的童詩來仿作。多讀、多體會,然後模仿,這是學習寫文章、寫童詩的必經過程。讓孩子模仿詩的內容,經由詞語的改變去創作一首屬於自己的童詩,這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也能讓他們容易上手,完成童詩,有效提升自信。

「仿作」的目的是透過不同種類的範例,讓孩子學習思考、整理和歸納,並引導、啟發出他們寫童詩的意欲。然而,當孩子對童詩有了一定的概念後,就不要再依賴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方法了,以免扼殺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我們可以讓他們找些感興趣的話題,訂立主題,提醒他們不要好高騖遠,寫一些不熟悉事或宏偉的主題,反而要用心觀察實際生活當中的點滴,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寫起,哪怕是一根香蕉,一隻螞蟻,一個鞦韆,都可以成為詩的主角。

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我們應引導他們由主題開始想像和聯想,刺激內心的想法和感情。創作時,多利用概念圖來協助他們衍生更多的意念,把意念改寫成普通句子,再把普通的句子修飾為有詩味的詩句,最後總結成一首詩。

我曾看過一本關於童詩的書,作者說過:「玫瑰不一定是紅的。黃玫瑰、紫玫瑰、白玫瑰都是玫瑰。詩也沒有一定的樣子。」寫童詩是很輕鬆和自由的,沒有一定的準則,作為老師和家長,可以教授他們不同的寫作技巧,卻不要拘泥或限制他們一定要使用,才能讓他們的童心童趣在詩中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