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雙雙上班掙錢,把孩子放到托兒所或者交給工人照顧。等到孩子大了要上學,學校又不能隨便請假,能夠跟孩子一起放假的時間就變得越來越少。
三歲之前,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還太小,就算帶他們出去看世界了,又能記住什麼呢?其實這是完全不對的方式。社會上很多人都對兒童的教育存在著一種誤解,那就是在孩子0-3歲,不需要過多的陪伴,其實根據外國調查顯示,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就是0-3歲。俗話說 「三歲定八十 」 。那麼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性格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提出的幾點建議。
0-3歲這個年紀的孩子,活潑好動,開始想要自主,語言溝通能力還沒有很好,所以常常有一些情緒出現,愛哭鬧就算了,有些孩子甚至出現不恰當的動作,例如打人、尖叫、咬人……等行為出現。這時候我們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比如當孩子哭鬧時,有時候可以採用「Time Out」方式,讓寶寶靜坐一會 ,知道就算哭鬧也得不到想要的;當孩子表現的好時,就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獎勵,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孩子也就不會在公共場合例如港鐵上, 交通工具上出現怎麼哄都哄不好的問題,這為以後的青春叛逆期的調整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0-6歲的孩子每天應有1~2小時的肢體活動。例如很多國際的學者都提出過這個觀點,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孩子有好的專注力、學習效率、好體力外,更重要的是,戶外活動也能滿足孩子感情的需求,也能擁有較多的正向情緒。孩子通過和父母的溝通、玩耍,可以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好的適應新環境,也會具有合作精神以及協調精神,在今後的成長中也可以順利穩定地度過一些困難時期,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很多年輕的父母,尤其是男性都認為自己帶不好孩子,於是在下班之後就玩電腦或者手機,成了普遍的 「單親式教育 」,然後就造成了越和孩子疏離,越是逃避,越覺得自己教育不好的惡性循環。反之,如果敞開心扉,與孩子多互動多溝通,孩子也一定會回報給你同樣的愛。
父母你是否有話語權 ?想實施的教育是否起作用?和孩子一生的關係是否親密?0-6歲時親子時光非常重要。換個說法就是孩子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0-6歲建立的意識,養成的習慣和遵守的規矩等等。而孩子3-6歲會不會配合你完成這些性格和習慣的養成,取決於三歲前你是否是最親密的第一扶養人以及三歲前你是否給與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這是一個人一生安全感和自我意識最重要的養分和最關的培植期!
多陪伴孩子吧,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的同時,加強與孩子的陪伴,多關注孩子一些細微的成長,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脫穎而出,成為與眾不同的陽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