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在家庭-如何有效了解自己的感受及意願

各位家長,你有運用準確形容詞去表達自己/別人的感受嗎?
你除了用開心及唔開心外,還有用這些形容詞嗎?
例如﹕悲觀、困擾、興奮、驚喜……
你知道嗎?準確的形容詞,能令當事人更明白自己的感受及內在
需要……

今天,我們嘗試有效地運用適當的情緒形容詞,去描述及了解自
己的感受、想法及行動,從而去發現在生活中,我們是有更多的
選擇和行動,而不是被動地反應。

首先,想請你寫下最近的一個感受(請準確地形容自己的情緒)﹕
今天/最近,我感到﹕______________

然後,請你回憶以上的事情﹕“當有這樣感受時,我通常會怎麼樣?”
當我因為(事情)_______________而感受到(情緒)______________時
,我通常會(行動)______________。
最後,當發現對方因自己的行動而有負面的反應(例如不歡而散)時,你會有何想法﹕
我寧願(怎樣做)_____________,我想要(期望的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嘗試舉一個自己的例子,讓家長明白如何透過辨識自己的感受,而去選擇更恰當的方法處理事情﹕

從前,我看到自己的子女沒有把污糟衫放在污衣袋時,我通常會很氣結地對她說﹕講極都唔聽,無手尾,你馬上把污糟衫放在袋裡!否則你自己洗衫。(通常都是不愉快收場)

我再問自己看到她們的反應後,自己有何想法?
我寧願控制自己情緒,並冷靜地提醒孩子我對她們的期望和她們應有的責任,這比發脾氣更有效。

我甚至可以問她﹕怎樣才能幫助你記住要收拾污衣呢?
在管教的過程中,要注意“先關係 ; 後管教”,有良好的關係,孩子才會把你的說話聽入耳。

我們要知道,與人相處,尤其是出現矛盾時,我們更需要注意以下重要事情﹕
了解自己的感受,但並不要期望別人與我們有同感;要說自己希望或者想要的東西,但並不期盼別人滿足自己。

學會體會自己的感受,傾聽別人表達他們的感受而不去企圖去修正別人,接納大家有不同的觀點及期望,尊重別人的選擇,相信經驗會令人成長,即使是失敗的經驗,也會令我們汲取教訓,作出反思及修正,便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