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疫情如何 學校永遠是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孩子


少不更事,小時候的我多麼渴望颱風、暴雨,為的只是多一天的假期。以前,我讀下年班,颱風的日子,會一早起床,整個早上盯着天氣報告,為颱風打氣,希望風小姐吹正面向香港,掛個八號、九號,甚至十號風球。如果颱風走歪了,我會求她回頭;如果颱風走了,我會改為求雨,希望改掛個暴雨警告也好,跟姐姐弟弟在電視機前自創求雨舞的一幕,我現在還記得。我認為這個想法是恆久不渝的,現今不少小學生都如小時候的我,渴望着這些突如其來的假期。不過這一次,學生們都嫌假期太長了,連我家中的小一生也如此,每天不下十次問我:“明天可以上學了嗎?”


自從二月開始,疫症令全港學校停課,到了六月十五日,終於等到小學復課的日子,還記得復課的第一天,小朋友們興奮到不得了,一個個又跑又跳衝入校園,縱然戴着口罩,保持着社交距離,也難阻他們的喜悅。一個平日活潑好玩的孩子,竟跟我說:“我很想上課,很想默書,很想考試。”他堅定的眼神和語氣,令我很感動。放學時,他的媽媽說:“他昨晚自動自覺收拾書包,今早鬧鐘未響就起床,彷彿變了另一個人。”


至於家長,除了擔心疫情,也擔心孩子的學習。畢竟全學年的上課日,不足三分一。我校的學生算是幸福的,校方在全港停課的一個星期左右,早已開始全面網上學習,實行「停課不停學」。學校為所有老師添置手提電話,好讓老師能夠有效地進行網上教學及批改作業;學校的職員快速地收拾好學生的課本習作,安排家長分批到校領取;工友們為學校進行全面消毒清潔,各施其職。


學校所說的「不停學」,不只是知識上的學習,更是個人及群性的發展。在此,不得不稱讚學校的靈活應變和教育理念。在停課時,除了教學時間外,還有班主任跟學生閒話家常的Zoom meeting,互相問候、互相交流;德育科老師為孩子寄上親手寫的問候卡、父母親節的小禮物,還施盡渾身解數,載歌載舞拍攝廣播劇,從方方面面教導孩子。儘管「隔空上課」比不上「面對面」的交流,但學校卻仍是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孩子。

疫情無情,當回校上課也變得不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孩子們更要學習珍惜和感恩。

優才書院小學部
初小中文科主任
方淑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