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哨兵?蠍子天敵?小狐獴生活的秘密


在觀看以非洲草原為主題的卡通片時,不難發現一種喜愛群居的小動物,當中總有一隻站在石頭上,伸長脖子筆直地站立充當「哨兵」,運用出色的視力,監視四周有否敵人出沒。每當有所發現,牠們便會發出一種獨特的叫聲示警,通知同伴立即撤退,返回地下家園躲避。大家猜到那是甚麼小動物嗎?就是可愛的狐獴了。


狐獴又稱「貓鼬」,分布在非洲西南部地區,包括納米比亞、博茨瓦納、南非和安哥拉等國家,並棲息在乾旱、空曠、長有短草及稀疏樹木的平原。牠們喜愛在日間活動和覓食,眼睛周圍長有「黑眼圈」,避免猛烈的陽光傷害眼睛;而黑色新月形小耳朵更可閉合,為牠們在挖洞時提供保護,防止沙塵進入。牠們亦長有尖銳的爪子,方便攀爬和挖掘地洞,建設四通八達的地下家園,其細長的尾巴則有助平衡及站立。


狐獴習慣群體生活,每個族群由數個家庭組合而成,地下洞穴可容納多達數十隻狐獴聚居。由狐獴所興建的地下洞穴,由多條隧道和許多個小室所組成,複雜程度猶如迷宮一樣,出入口可多達70個,牠們更懂得利用不同小室作指定用途,如睡房、育兒室、廁所等。牠們還懂得像人類一樣分工合作,亦會用聲音與同伴溝通。當同伴外出覓食時,團隊中會有至少一隻成年狐獴輪流當「哨兵」,爬到最高的石頭或樹上,筆直地站立,隨時留意四周環境。


狐獴輪流站崗,究竟害怕甚麼動物來襲呢?孤獴的主要天敵是大型肉食性動物,特別是胡狼以及鷹、鵰、隼等猛禽。「哨兵」一旦發現有天敵出沒或有任何危險,便會發出獨特的叫聲,向同伴示警,通知族群立即躲進地洞或尋找掩護,避開天敵;而針對來自天上或陸地的不同天敵,牠們所發出的叫聲亦有所不同。狐獴與同伴的溝通模式既有效又獨特,不少專家也正進行研究,希望能找出每種叫聲背後的意義。


那麼狐獴會吃肉嗎?會!狐獴屬於肉食性動物,白天主要靠敏銳的嗅覺配合其他感官覓食,食物種類多元化,包括昆蟲、蜘蛛、蠍子、蝸牛、千足蟲、小鳥、蛋、小蜥蜴等,以攝取蛋白質,同時亦愛吃植物。雖然蠍子和千足蟲有毒,但成年狐獴對部分毒素免疫,可殺死並吃掉牠們而不受傷害。


隨著海洋公園全新動物展館「小狐獴與大象龜之旅」開幕,大家都可以到公園近距離觀察狐獴。動物護理員曾對狐獴的嗅覺和覓食能力,進行一個小實驗。護理員分別在兩個盒子放滿沙泥,並於其中一個藏有狐獴喜歡吃的麥皮蟲,狐獴很快就能分辨出有麥皮蟲的盒子,上前用鼻子碰一碰,嗅一嗅,然後快速進食,有時更會快速用爪子挖出食物,相信大家喺公園YouTube頻道都成日見到佢哋可愛嘅一面啦~